Tuesday 7 April 2009

小說與生活

忘了是哪一本書裡說過,田野生活中其實有很大一部份時間是耗在等待之上的,我完全贊成。等公車時、等朋友吃飯、等報導人回家開門讓我進去時,我慶幸出田野前在台灣買了PDA,讓我在等待的時間不至於覺得百般無趣或浪費時間。網路上下載的電子書,使我彷彿回到了大學以前的日子,那時候沒有可憎的網際網路,也沒有可愛的人類學,那是我真正可以拾起一本書,一本帶著文學色彩的書的時期。

故事是從一本叫做「穆斯林的葬禮」的小說開始的。這是我剛買來PDA時便下載的電子書,但是田野前與田野初期,我對書中那些伊斯蘭的專有名詞消化不良,因此並沒有興趣讀下去。一直到進入田野四個月了,某天又打開這部小說,竟發現那些用語是多麼的熟悉與可親!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小說,我在上面著實花了不少時間,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在「穆斯林的葬禮」中,主人翁是民國初期北京大學英語系的老師與學生,他們致力於將魯迅的小說翻譯成英文出版,這引起了我對魯迅的興趣。

魯迅是共產中國的模範,想當然爾他在台灣是如何的「政治不正確」。於是我不記得我們的教科書裡有任何魯迅的作品,也很少聽見人們談論他。但是後來從中國媒體與友人處時聞其名,我也對他產生了好奇。我讀了魯迅的「吶喊」小說集,第一篇就是著名的「狂人日記」。我深以為此文不愧為文學中的經典,看著他用精妙有創意的手法,將「吃人的禮教」徹底地具體化,讓人不禁拍手叫好,作者的狂傲、幽默與一針見血,讓我有著醍醐灌頂的痛快。後又讀了「阿Q正傳」,這也是一篇有趣的文章,而且總覺得魯迅又在諷刺著什麼人似的,既使人覺得荒謬,又有時發現自己竟與書中人物的個性如此相似!

接著我又讀了老舍的「駱駝祥子」。我比較喜歡魯迅的筆觸,不過老舍的文筆也算是引人入勝。一個車伕,從自尊、自愛有堅持的年輕人,變成混吃等死、粗鄙惹人厭的無賴,故事令人心驚、令人無奈。使我想起了我窗外那個三輪車伕,他就是一個祥子末期的翻版,我以前時常想著,是什麼樣的生活經驗與背景,才能造就出這樣的無賴,現在的我卻稍微可以想像了。

然後純粹是巧合,我下載的電子書單亦包括了張愛玲。然而不知道是從魯迅、老舍跳到張愛玲,風格落差太大,還是張愛玲本身的風格使然,我雖讀著,卻時時感到不耐。她的東西,太過女性化,總是女人的故事、女人的心事、女人的穿著打扮,充滿了上海與香港那種帶著醜陋的雍容。她使我想起了白先勇,同樣擅寫女人、同樣喜愛描寫上海紙醉金迷的世界,白先勇卻有著較為複雜的思想與製造氛圍的能力,相較之下,我倒覺得張愛玲的東西,過於表面與平板了。另外,可能我骨子裡就是不夠女性化,看著張愛玲每一篇文中那些大篇幅的各式衣式、布料、首飾的描述,我只覺得頭昏、只覺得乏味,感覺她似乎是那種稍微有點文采的千金大小姐。更甚者,一邊看著她描寫的女人們,我一邊懷疑自己從未真正地認識任何女人,何以在她的筆下,女人不是極端美麗且多愁善感,就是那麼沒有理由的小心眼,那麼不可理喻的迂腐醜惡,似乎沒有別的可能,一個女人筆下的女人們,竟是這樣地沒有個性、沒有深度,讓我懷疑她實際上痛恨女人的可能性。

田野工作進行到一個地步,我的男性報導人開始對著我大發議論,談論著女人應該如何,婚姻應該如何,聽著這些不可思議的「傳統」思想,讀著張愛玲筆下的民初故事,我彷彿被吸入了一條不能回頭的時光隧道,所有原有的觀念此刻都顯得極度「西化」與「墮落」,產生了一種不知身在何時何地的錯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