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7 May 2009

訃聞

我發現每回我看報紙,停留最久的,總是刊登訃聞那一頁。我也不懂為什麼我總是花上十幾分鐘的時間,一遍又一遍地將每一篇訃聞仔細地看完。一般來說,訃聞包含了什麼資訊?逝者姓名稱號、家屬姓名、去世時間、土葬或火葬地點、死者生前行宜,有時候還會感謝各界關心。這是一般訃聞的組成格式,大多沒有什麼例外,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娛樂性。但是我就是這樣,仔細地讀著家屬的名字,訃聞的內容,試圖拼湊出此人的生活狀況、社會地位與家庭背景。

訃聞的目的是什麼?我先大致把訃聞分為兩類:「家人自行刊登」以及「外人代為刊登」。家人自行刊登者,通常以「我們至愛的親人」或「我們最敬愛的至親」開頭,儘管這樣的開頭並不總是反映此人生前所受到的對待,但是我卻總是為這樣的辭藻吸引,而不禁想去相信這是個備受敬愛的死者。另外一種則隱含著十分濃厚的社會意義,即「為某人死去的親人刊登訃聞」,例如「某某某令堂仙逝」、「某某某令胞兄蒙主恩召」,或是輓聯形式的「本校教師令家婆某某某駕返瑤池,亞羅士打吉華小學某某協會敬輓」。在這第二種訃聞中,死者彷彿不是訃聞的主角,死者的親人才是。死者是「某某人的家屬」,他們的死之所以有昭告天下的意義,不是因為他們本身,而是因為他們有些有頭有臉的親人,往往訃聞內容寫家屬的頭銜與工作的篇幅比死者本人來得更大。更有派頭的,甚至還有記者幫忙寫新聞稿,紀錄什麼樣的人物來致祭,以及其家屬平時做了什麼公益活動。

撇開第二類訃聞不說,我深信第一類訃聞也有十分深刻的社會目的,只不過透過其他的方式來表達。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訃聞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讓大家知道你們家死了人?一個目的是昭告出殯日期(訃告),以便親友可以出席葬禮;另一種則發於出殯之後(泣謝),用以感謝各界關心。然而另一個重點是家屬列名,往往訃聞裡已經羅列了此人的長輩(如果還有的話)、同輩、後輩,有時候不只是直系親屬,連外甥都會入列。更重要的是,列完之後,後面多半會加上「尚有侄甥孫輩暨親屬眾多,未能盡錄」之語,務必製造此人家屬眾多的印象。如果有幸有個新聞版面,則還會詳述家族中有成就的成員,例如某人的幼女是某公司股東,又是民政黨某地婦女部主席,等等頭銜總共寫了五行。由此,我得到了兩個粗略的印象:第一、一個人若沒有什麼成就,其子女的成就就是他的成就,生了很多子孫也是一種值得一提的美德。第二、訃聞多半是為了活人而寫的,就像是置入性行銷一樣,掛羊頭賣狗肉。像是你讀了一篇有關車禍的報導,裡面敘述車子在高速行駛下撞上分隔島,還翻滾數十圈,滾落山坡之類的,但是駕駛僅受輕傷,然後這時候告訴你這是一輛某某牌子的車,2009年通過了全球最嚴格的撞擊測試,出廠即配備了多少個安全氣囊,搞到你很想去買一輛這樣的車,以確保以後你駕車滾落山坡之後也可以安然無恙。

另一種則不是訃聞也不是謝文,是追思。像是追思一位三年前去世的年輕人,追思人有父親母親、兄弟姊妹以及外甥們。這困惑了我,死人是不會看報紙的,可見他們是要看報紙的人知道他們在懷念過世的親人,但是意義何在?此舉沒有明顯的社會意義,例如凸顯社會地位、通告出殯時間地點或答謝等作用,我無法理解。這樣的追思公告類似某些人喜歡在大庭廣眾下求婚,或是買下大幅廣告求愛,但是不同的是,被求婚或求愛的人還活著,還有可能感到驕傲、尷尬或羞憤,但是死去的人不會有感覺與回應。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此舉對刊登廣告的人有意義,至於刊登廣告有什麼天大的必要性,重要過真心懷念自己的親人,我倒是怎麼也想不出來了。

Ps.寫完之後覺得自己有點偏激,追思廣告乍看之下是很溫馨動人的,不知道為什麼進了我腦袋裡思考過後,會變成這個樣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