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1 October 2005

explanation

我的人生,似乎就在一連串的解釋中渡過;似乎我的所作所為,都不能為常人所理解。

從國中畢業考北聯開始,我就經歷了學校裡老師、同學的詢問,我們那個年代,中部學生已經很少北上唸書了,頂多也只是考考台中女中而已。我的官方答案是「在台北所接受的文化刺激較多。」事實上,一個國中的小毛頭,哪懂得那麼多,或許那會是一小部份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想逃離我的家。至於理由為何,我想我還是要保留。

接著,在我矢志要念人類學系的時候,便造就了我此生不可逃避的宿命:回答「什麼是人類學?」這真是大哉問。時至今日,我還對這樣的問題感到恐懼,因為這不是三言兩語可以交代得過去的問題,偏偏問的人,想知道的,也只是一個能讓他們快速理解的答案。對於隨口問問的人,我會回答:「有關考古與文化的。」對於稍微有點興趣的,我會告訴他我是如何被考古學吸引而想進人類系,又是如何發現社會人類學才是我想要深究的學問。對於真的很想知道這門陌生學問的人,我就會很樂於告訴他一切我所知道的事情。

大學畢業到英國去唸書,或許是比較「合乎社會期待」的行為,不過免不了還是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選英國,而非美國?」老實說,我有點忘了我說過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現在,我只知道那個真正的理由:「我就是比較喜歡英國的感覺。」

有時候,一個簡單的答案,是一般人所期待的。有時候我會希望,那些FAQ可以被我用一句簡單的話來回答。像是每回在筵席上,我面對海鮮而不下箸時,我應該不要每次都費心解釋:「.不,不,我不是會過敏。只是我怕海鮮的樣子,像是蝦子,我覺得很可怕,因為像昆蟲………」與其跟隨口問問的人闡述我那足以寫一本吳氏“Purity And Danger”的食物分類觀,我應該就簡單來一句:「我對海鮮會過敏耶。」相信這樣就一勞永逸了吧。

好不容易走上「正途」,我念完碩士,回到中研院工作,一邊準備再申請學校。現在我又將自己陷入了無窮無盡的解釋漩渦裡。「你為什麼要去新加坡唸書?」各位鄉親啊,我不知道該錄個錄音帶重複撥放,還是應該找個簡單的答案,來個一勞永逸呢。我也很矛盾啊,新加坡的學位在台灣來說,並不是那麼吃香的那一類,儘管新加坡大學的排名是全球前20(台大看有沒有前五百),可是人家一聽,到新加坡留學,感覺上就鳥掉了。更何況,我又是去念另外一個碩士學位的,我的大老闆、小老闆更直截了當地說:「你這樣不是浪費時間嗎?」

好吧,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就是要獨排眾議(這樣有沒有很壯烈?希望不要壯烈犧牲就好)。但是給我個機會解釋一下吧,大佬。第一,我還沒做好念PhD的準備,心理調適與學術程度都不足,而一個兩年的research programme會有幫助。第二,我將來的田野地,沒有意外的話,會是馬來西亞。而新加坡大學對馬來西亞的研究應該是全球最好的,而且兩年內,我要是有機會,還可以先到馬來西亞探探路。在新加坡唸書這兩年,就當我一邊加強我的理論基礎,一邊收集田野資料吧。第三,新大要給我全額獎學金加生活費,有人付錢叫我唸書還拿錢養我,開什麼玩笑?一定要去的啊。第四,我還年輕(24歲雖然不小了,但是也不老啊…我又不用當兵),念完這個碩士,大概是26、27歲,然後我還可以去英國念PhD啊,沒錯,我是不會留在這個如XX一般大小的土地上念完PhD的,我想我不是悶死,就是一天到晚被鞭刑鞭到屁股開花吧。

可惜這個問題是無法簡化成一個簡單答案的,我不能昧著良心說:「我就是喜歡新加坡。」我怕我會遭天打雷劈,其實我本來就對新加坡沒有什麼幻想,感覺上就是個完全現代化、沒有歷史的國家,又小到遭受台灣這個彈丸之地的外交部長的奚落。當我接到新大給我的offer letter之後,我對新加坡的厭惡感突然暴增,因為那種僵化的管理人民的教條,讓我懷疑我回到了先總統蔣公提倡新生活運動的時代。難怪有人說,我在台灣這麼野(其實是自由),去新加坡一定會被抓去鞭刑。加上可怕的新式英文,我未到新加坡已經身受其害,打兩次電話去新大問事情,兩次都雞同鴨講,我似乎又回到了去英國前那種鴨子聽雷的焦慮狀態。臨行前,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兩年後,我不要說得一口Singlish才好。

就這樣,解釋完畢,好大的篇幅,的確是該用錄音帶錄下來。然後一些要交代的資訊:我將在2006年的一月,可能是元旦前後,出發前往新加坡,念的是新大的社會學碩士,因為是research programme,我得待在新加坡兩年。什麼?為什麼要念社會學?鄉親啊,我是不得已的,新大的人類學是併在社會學系底下的。然後,那些要我趕快去探路,將來當導遊的…我會努力的,畢竟窮學生也是需要賺點外快的 :P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