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4 December 2005

Sleepless in Taipei

失眠夜,又是一個失眠夜。躺在床上腦子就是轉不停,亢奮過度。

煩惱,累積了一堆工作沒有做,因為我已經對逐字稿整稿打字極度排斥,而我卻還在熬著,熬著這最後一個月。工作時想著玩樂,玩樂時想著工作,睡覺時感覺良心不安,總是想著明天要振作。

愉悅,為了我那新入手的小白電腦,光是看著它活潑又有質感的介面,就夠令我陶然,再接著認識它簡單而符合邏輯的操作方式,它酷炫的功能,我深深地覺得Mac簡直是為了我這種愛新鮮愛有趣的人而量身打造的吧!

亢奮,為了我那未知的旅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嚮往學生生活,連回到台大,看到學生們趕著上課的情景,也能讓我羨慕不已。只剩下二十天的時間,我得把該賣的,該丟的,該運回家的,都細細分類,處理海運,處理租約與賬單。躺在床上,我想個不停,想著這個東西要怎麼處理?有沒有必要帶出國?該買甚麼東西?該辦甚麼文件?老實說,我其實滿喜歡這樣的差事,好好地作計畫,然後到另一個未知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探險)。出國唸書如此,自助旅行亦然,或許多年後,我可以加上一個『出田野』?

就這樣,大半夜的,我因為處理搬家的事情而失眠,爬起來打開我心愛的小白,卻又想起我痛恨的整稿工作,於是這成了一個愛恨交織的複雜失眠夜晚。我不愛一成不變的生活,偏偏一成不變,沒有刺激的生活帶給我比較好的睡眠啊。

Wednesday, 9 November 2005

Johnny

知道Craig David,是源於有一次,我在飛機上聽到他的”Seven Days”,當下驚為天人,回家之後馬上找出這首歌來聽聽,一直到現在,這首歌還是我最常撥放的西洋歌之一。他的最新專輯”The Story Goes”乍聽之下,整張都很順(而這通常不是好預兆,代表開始有芭樂的趨向),可是節奏感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強,有幾首歌一出來我還以為放成Westlife的音樂了咧….Orz.

不過有首歌的歌詞倒是吸引了我的注意,基本上曲調還算普通,但是內容蠻特別的。”Johnny”這首歌說的是一個孩子在學校裡,老是遭到同學Johnny欺負,可是跟爸媽說,他們總是置之不理。你聽到一個孩子說:”I keep telling you Johnny’s hitting me, that’s why I’m late for school (but you never listen).”你的心就揪在一起,沒有人理解,沒有人幫忙的情況,發生在一個小孩身上,那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雖然剛剛那句歌詞害我一直想到靈異第六感,以為Johnny是某個愛惡作劇的鬼,一直把那個小孩弄傷,結果沒有大人願意相信自己的小孩可以看得到鬼。真是糟糕的聯想,可是很像咩,我還以為這要拿來當什麼靈異片的主題曲咧。)

以下,是本首歌的歌詞 (不要再說我貼歌詞很沒誠意,我也是有感而發的好嗎?)

Craig David - Johnny Lyrics

It's another day at school and he's just walking out the door
Got his ruck sack on his back and his feet dragging on the floor
Always late, but when he's questioned he can't think of what to say
Hows the bruises from the teacher he's hoping that they go away
Even though his mom and dad they both got problems of their own
Caught in a catch 22 but he'd still rather be at home
Crys himself to sleep and prays when he wakes up things might have changed
But everythings still the same

(But didn't you say) You always said that I should speak up,
Mmm....
But it seems like all the things you said to me before mean nothing at all
Because...

[Chorus:]
I keep telling you that Johnny's hitting me
Thats why I'm late for school (but you never listen)
Instead you always seem to end up blaming me for things I didn't do (For what it's worth)
I didn't even want to tell you anything in case it made things worse (Just so you know)
Every time I say that Johnny's hitting me
Hey Mom and Dad it hurts

Everyday keeps on repeating like the record on replay
Slowly getting off the bus with Johnny waiting at the gates
Like a friend smiling and waiveing and called him out his name
Put his arm around his neck whats up now gimme all your change
Too afraid to make a scene or plead with him to let him go
He just takes whatevers coming, feels the pain with every blow
Trys in vain to make himself be heard as soon as he gets home
But everythings still the same...

(But didn't you say) You always said that I should speak up,
Mmm....
But it seems like all the things you said to me before mean nothing at all
Because...

I keep telling you that Johnny's hitting me
Thats why I'm late for school (but you never listen)
Instead you always seem to end up blaming me for things I didn't do (For what it's worth)
I didn't even want to tell you anything incase it made things worse (Just so you know)
Every time I say that Johnny's hitting me
Hey Mom and Dad it hurts

You always said that I should speak up, Mmm...
And to never be afraid to come and tell you if I needed to talk
(If I needed to talk, Yeah)
Well I don't know the meaning of love, Mmm...
Cause it seems like all the things you said to me before mean nothing at all
(Mean nothing at all)
Because....

I keep telling you that Johnny's hitting me
Thats why I'm late for school (but you never listen)
Instead you always seem to end up blaming me for things I didn't do (For what it's worth)
I didn't even want to tell you anything incase it made things worse (Just so you know)
Every time I say that Johnny's hitting me
Hey Mom and Dad it hurts

Friday, 28 October 2005

演講

今天去聽演講,剛好是近史所的一位研究員朱浤源的演講,題目是「謁水:台南縣新市鄉宗教活動的歷史淵源初探」,近史所什麼時候開始搞這種人類學的東西?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我用早上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到樓下的會議室去聽聽。

內容就不多談,但是總結就是朱浤源被狂電。不要說評論人林美容有點不太客氣地電他,連我都有點坐不住。從一開始,我就感到極度不耐煩,每次聽近史所的演講,就更讓我把人類學跟歷史學的距離拉開,因為那實在是極度不同的兩個世界。當然講者也是有問題,我不懂為什麼這樣的口才,竟然可以一天到晚上政論節目?

朱研究員想把台南新市的漢人宗教儀式與平埔族西拉雅族拉上關係,進而推論出「民族融合」的結果。可是林美容教授說得好:「當你要研究兩個文化或是兩個宗教時,應該要把雙方的背景資料都弄熟,這樣才能作研究與評論。」但是朱研究員卻把重心放在西拉雅的資料上,以至於他把很多漢人媽祖信仰的內涵,都強硬地與西拉雅的拜壺文化做連結。例如將媽祖信仰「割火」儀式裡用的香擔,誤認為是西拉雅族放祀壺的小建築,並以此作為證據,認為這是西拉雅文化的保留(結果當場就被個老外研究員康豹先生給電了)。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問題,提不勝提。

在討論會上被其他人評論,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可是今天的會上,我感受到一陣無奈的氣氛。因為朱浤源對於研究方法,似乎十分陌生,該做的文獻閱讀都沒有做,引用的參考書目也只是為了他的結論而隨意擷取,這一點,被引用的林美容教授十分不滿意,認為他斷章取義,截出來的話,並非林美容整篇文章的用意。而且,在他的文章裡有十分強烈的意識型態,因為他的目的是要說明兩個族群的融合,所以他堅稱西拉雅族是從中國大陸東南移居到台灣的,所以與後到的漢人,其實在文化上某種程度,是有相關性的。問題是,關於南島民族的起源,至今考古學界或是語言學界都還無法真正確定,而朱浤源引用的是李壬癸的文章,而顯然,他也只是斷章取義,因為李壬癸的文章裡,寫的是「南島民族的散佈可分為幾個時期,在約X千X百年前,由亞洲大陸東南開始擴散」,結果朱浤源就將這裡,擅自解釋成,西拉雅族是從中國大陸東南方到台灣的。這點我聽了真的有點傻眼,林美容教授甚至不客氣地說:「朱教授把責任推給李壬癸,但是李壬癸說的是亞洲東南,朱教授卻在文章的一開頭,就說西拉雅族源自於中國大陸東南方。」

因為今天砲轟朱浤源的人實在太多了,甚至有研究員拿著他的稿子,逐段逐段地把錯誤挑出來,一時間,我不禁懷疑,這就是所謂的學術交流嗎?我幼小的心靈受到極大震撼,深怕哪一天,我也是在前面讓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批判的人。

後來大家因為一件事情笑了,不過是在極諷刺的情況下。因為有人覺得朱浤源的用詞有著強烈的漢民族正統意識,認為只有中華民國才是合法統治台灣的政府,其他時期,他用的詞是「荷據」、「日據」,這樣負面的辭,感覺上台灣是被非法「佔據」的,在學術中性的立場來說,應該用「荷治」、「荷領」、「日治」這樣的辭會比較好。這點我倒是沒想到,原來連日據時代這樣的辭都有負面的意思啊,我倒是上了一課。可是朱浤源顯然的,是不願意上這一課。他接下來的發言,讓我瞠目結舌,他大致上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一些堅持,我的堅持就是中華民國就是正統,而中研院屬於中華民國政府,我們是政府機關,所以要以『官方』的角度做研究,對我來說,荷蘭、日本都是佔據台灣,所以用這樣的辭沒有什麼不妥。」然後,大家就笑了,一邊搖頭,一邊笑了。

因此,他的「官方」研究,造就了他今天這一篇拼拼湊湊,幾乎沒有學術價值的文章,文獻只是他操弄的工具,完全是為了他的大中華民族思想服務(實際上不就是大漢民族嗎?)我很驚訝,我以為身為一個學者,固然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卻也應該有自己的學術操守與尊嚴,為什麼這樣完全不符合嚴謹學術研究的言論,會出自於一位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員嘴裡呢?我相信任何一位有為的知識分子,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學術成果蒙上陰影,但是今天我發現,政治的確是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

Ps. 結果我在會上看到一個很像林瑋嬪的人 (可是我不確定,她好像換了髮型?),嚇得我背脊發麻,我早該想到,講媽祖信仰,她怎麼會不來呢? 我這個笨蛋。聽說如果小獅子從小跟一隻大狗在一起,體型漸漸地從比狗小,變成比狗大很多,這隻獅子還是會延續小時候對狗的敬畏,儘管客觀條件上,他應該已經不用怕狗了。我當然不是說我是獅子,瑋嬪是狗啦,嗚嗚,我不敢,可是我實在找不出原因為什麼現在我還怕她,只能說,可能是文化人類學跟經典民族誌的陰影還籠罩在我心裡,還有當初我跟她說我要出國,她狠狠地潑了我冷水的關係,讓我一直對她很敬畏 (雖然她在謝師宴上豪氣干雲的樣子讓我覺得很可愛)。後來,演講一結束,我馬上腳底抹油溜走了…我知道我真的很孬種,可是我真的很害怕啊 ~~>_<~~

Thursday, 27 October 2005

Software update news

一年多的中研院米蟲生活,在我的腦袋多灌了以下數項軟體:

一﹑人腦自動翻譯軟體—舉凡台語、英語、台灣國語、日式英語、廣東國語、廣式英語,或是不知道中國大陸哪一省的鄉音國語,甚至老年人沒有牙齒的喃喃自語,都在我的繁體中文轉換範圍內。近史所口述史小助理做一年,勝過走遍大江南北啊!

二﹑人體字跡辨識軟體—從一眼望去全是蝌蚪文,到如今只需偶爾使用老闆牌辨識器,沒想到所謂外交部機密檔案,竟然是由一群用毛筆或是鋼筆寫草書的官員寫成,除了因年代久遠而糊成一團的字需要由上下文猜測意思,還有古人使用的異體字大集合,除了讓我知道一個字可以有N百種寫法以外,也讓我知道有教育部異體字字典這種好物。

三﹑人體公文製造軟體—外交部的檔案打多了,講話也變的官腔官調,寫個信開頭要寫某某事情敬悉,提到對方要挪抬,提起自己可稱晚輩、後生、職、敝人,沒事要情感流露,說「余甚感欣慰」,把事情用第一、第二、第三,清楚交代完成後,便可請上司核奪示尊。

四﹑不搭調軍事資料庫—此項軟體與我的腦袋幾乎不相容,我只能把他壓縮起來丟在一邊。但是偶爾還是可以冒出類似「整備」、「運補」、「佈達」、「陽字艦」、「拖押」、「劍龍計畫」、「海鷹計畫」、「神鷹計畫」、「海欉飛彈」、「漢光演習」等等原本不可能從我口中冒出來的詞彙,還要被迫搞清楚海軍官校或是國防部的相關組織架構。還好這些都是隨插即用的資訊,並不會在我的腦袋裡佔去多少空間。不過軍中隱惡揚善的文化倒是值得保留備分,「演習圓滿完成」與「任務圓滿達成」等詞句必不可少。

五、廢話自動過濾軟體—身為小助理的無奈,莫過於受訪者已經如脫韁野馬般開始天馬行空,主訪者還聽得津津有味。例如從台灣高鐵講到台南眷村某某某是我老爹的下屬,曾經在大陳島OO又XX之類的遙想當年回憶錄,這時便可自動開啟廢話過濾器,腦袋停擺開始待機或喝水、畫圖,直到話題又回到「所以我們再講回來這個高鐵…」我這才神遊歸來,開始紀錄。

〈此五大軟體版權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組所有,如需使用,請親自到中研院近史所索取並接受安裝服務,謝謝。〉

Tuesday, 25 October 2005

Where is the love

有種音樂以批判社會為主旨,歌詞裡不再是情情愛愛、卿卿我我,而是小人物的憂心與憤世嫉俗。有時候罪惡並非總是來自於社會下階層的那些人,最令人髮指的罪往往是包覆在光鮮亮麗的白色領子之下的。


Where is the Love? Black Eyed Peas 《Elephunk》

What's wrong with the world mama?
People living like aint got no mamas
I think the whole worlds addicted to the drama
Only attracted to the things that bring you trauma
Overseas yeah we tryin to stop terrorism
But we still got terrorists here livin
In the USA the big CIA the Bloodz and the Crips and the KKK
But if you only have love for your own race
Then you only leave space to discriminate
And to discriminate only generates hate
And if you hatin you're bound to get irate
Yeah madness is what you demonstrate
And that's exactly how anger works and operates
You gotta have love just to set it straight
Take control of your mind and meditate
Let your soul gravitate to the love y'all

People killing people dying
Children hurtin you hear them crying
Can you practice what you preach
Would you turn the other cheek?
Father Father Father help us
Send some guidance from above
Cause people got me got me questioning
Where is the love?(where is the lovex3)(the love2x)

It just ain't the same all ways have changed
New days are strange is the world the insane?
If love and peace so strong
Why are there pieces of love that don't belong
Nations dropping bombs
Chemical gases filling lungs of little ones
With ongoing suffering
As the youth die young
So ask yourself is the loving really strong?
So I can ask myself really what is going wrong
With this world that we living in
People keep on giving in
Makin wrong decisions
Only visions of them livin and
Not respecting each other
Deny their brother
The wars' going on but the reasons' undercover
The truth is kept secret
Swept under the rug
If you never know truth
Then you never know love
Where's the love y'all?(I don't know)
Where's the truth y'all?(I don't know)
Where's the love y'all?

People killing people dying
Children hurtin you hear them crying
Can you practice what you preach
Would you turn the other cheek?
Father father father help us
Send some guidance from above
Cause people got me got me questioning
Where is the love?(where is the lovex3)(the lovex2)

I feel the weight of the world on my shoulder
As I'm getting older y'all people get colder
Most of us only care about money makin
Selfishness got us followin the wrong direction
Wrong information always shown by the media
Negative images is the main criteria
Infecting their young minds faster than bacteria
Kids wanna act like what the see in the cinema
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values of humanity
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fairness and equality
Instead of spreading love, we're spreading anomosity
Lack of understanding, leading us away from unity
That's the reason why sometimes I'm feeling under
That's the reason why sometimes I'm feeling down
It's no wonder why sometimes I'm feeling under
I gotta keep my faith alive, until love is found

People killing people dying
Children hurtin you hear them crying
Can you practice what you preach
Would you turn the other cheek?
Father Father Father help us
Send some guidance from above
Cause people got me got me questioning
Where is the love?(fade)

http://blackeyedpeas.com/

麻瓜

這個世界分成兩半,一半是魔法的世界,一半是麻瓜的世界。在巫師的世界裡,魔法充斥,你攻我守,好不炫目。過了一個月台,麻瓜的世界是那麼單純,根本不知道有魔法的存在。巫師界的規矩是:不能對麻瓜使用魔法。因為不知情的麻瓜,會因此而受到驚嚇,因此受傷。

很多人想當哈利波特,而我,只想做個麻瓜。

Tuesday, 11 October 2005

explanation

我的人生,似乎就在一連串的解釋中渡過;似乎我的所作所為,都不能為常人所理解。

從國中畢業考北聯開始,我就經歷了學校裡老師、同學的詢問,我們那個年代,中部學生已經很少北上唸書了,頂多也只是考考台中女中而已。我的官方答案是「在台北所接受的文化刺激較多。」事實上,一個國中的小毛頭,哪懂得那麼多,或許那會是一小部份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想逃離我的家。至於理由為何,我想我還是要保留。

接著,在我矢志要念人類學系的時候,便造就了我此生不可逃避的宿命:回答「什麼是人類學?」這真是大哉問。時至今日,我還對這樣的問題感到恐懼,因為這不是三言兩語可以交代得過去的問題,偏偏問的人,想知道的,也只是一個能讓他們快速理解的答案。對於隨口問問的人,我會回答:「有關考古與文化的。」對於稍微有點興趣的,我會告訴他我是如何被考古學吸引而想進人類系,又是如何發現社會人類學才是我想要深究的學問。對於真的很想知道這門陌生學問的人,我就會很樂於告訴他一切我所知道的事情。

大學畢業到英國去唸書,或許是比較「合乎社會期待」的行為,不過免不了還是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選英國,而非美國?」老實說,我有點忘了我說過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現在,我只知道那個真正的理由:「我就是比較喜歡英國的感覺。」

有時候,一個簡單的答案,是一般人所期待的。有時候我會希望,那些FAQ可以被我用一句簡單的話來回答。像是每回在筵席上,我面對海鮮而不下箸時,我應該不要每次都費心解釋:「.不,不,我不是會過敏。只是我怕海鮮的樣子,像是蝦子,我覺得很可怕,因為像昆蟲………」與其跟隨口問問的人闡述我那足以寫一本吳氏“Purity And Danger”的食物分類觀,我應該就簡單來一句:「我對海鮮會過敏耶。」相信這樣就一勞永逸了吧。

好不容易走上「正途」,我念完碩士,回到中研院工作,一邊準備再申請學校。現在我又將自己陷入了無窮無盡的解釋漩渦裡。「你為什麼要去新加坡唸書?」各位鄉親啊,我不知道該錄個錄音帶重複撥放,還是應該找個簡單的答案,來個一勞永逸呢。我也很矛盾啊,新加坡的學位在台灣來說,並不是那麼吃香的那一類,儘管新加坡大學的排名是全球前20(台大看有沒有前五百),可是人家一聽,到新加坡留學,感覺上就鳥掉了。更何況,我又是去念另外一個碩士學位的,我的大老闆、小老闆更直截了當地說:「你這樣不是浪費時間嗎?」

好吧,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就是要獨排眾議(這樣有沒有很壯烈?希望不要壯烈犧牲就好)。但是給我個機會解釋一下吧,大佬。第一,我還沒做好念PhD的準備,心理調適與學術程度都不足,而一個兩年的research programme會有幫助。第二,我將來的田野地,沒有意外的話,會是馬來西亞。而新加坡大學對馬來西亞的研究應該是全球最好的,而且兩年內,我要是有機會,還可以先到馬來西亞探探路。在新加坡唸書這兩年,就當我一邊加強我的理論基礎,一邊收集田野資料吧。第三,新大要給我全額獎學金加生活費,有人付錢叫我唸書還拿錢養我,開什麼玩笑?一定要去的啊。第四,我還年輕(24歲雖然不小了,但是也不老啊…我又不用當兵),念完這個碩士,大概是26、27歲,然後我還可以去英國念PhD啊,沒錯,我是不會留在這個如XX一般大小的土地上念完PhD的,我想我不是悶死,就是一天到晚被鞭刑鞭到屁股開花吧。

可惜這個問題是無法簡化成一個簡單答案的,我不能昧著良心說:「我就是喜歡新加坡。」我怕我會遭天打雷劈,其實我本來就對新加坡沒有什麼幻想,感覺上就是個完全現代化、沒有歷史的國家,又小到遭受台灣這個彈丸之地的外交部長的奚落。當我接到新大給我的offer letter之後,我對新加坡的厭惡感突然暴增,因為那種僵化的管理人民的教條,讓我懷疑我回到了先總統蔣公提倡新生活運動的時代。難怪有人說,我在台灣這麼野(其實是自由),去新加坡一定會被抓去鞭刑。加上可怕的新式英文,我未到新加坡已經身受其害,打兩次電話去新大問事情,兩次都雞同鴨講,我似乎又回到了去英國前那種鴨子聽雷的焦慮狀態。臨行前,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兩年後,我不要說得一口Singlish才好。

就這樣,解釋完畢,好大的篇幅,的確是該用錄音帶錄下來。然後一些要交代的資訊:我將在2006年的一月,可能是元旦前後,出發前往新加坡,念的是新大的社會學碩士,因為是research programme,我得待在新加坡兩年。什麼?為什麼要念社會學?鄉親啊,我是不得已的,新大的人類學是併在社會學系底下的。然後,那些要我趕快去探路,將來當導遊的…我會努力的,畢竟窮學生也是需要賺點外快的 :P

Saturday, 17 September 2005

I ♡ TW

有時候,我說我愛台灣,有時候,我說我討厭這個爛地方。其實台灣有很多令人敬佩的地方,很多台灣人也是我所見世上少有的熱情、單純與可愛。所以當我咒罵著這一切的時候,往往我是抱著「恨鐵不成鋼」的矛盾心情的。

哥哥去美國唸書,到了那裡不過幾天,便感嘆美國真是個強大的國家;同學說最近看台灣的新聞,就不禁對台灣漸漸失去希望。我喜歡找尋台灣偉大之處,是因為每天所見、所聞都暗示了台灣的落後與沉淪,而那些許的優點會讓我對這塊自己生長的土地繼續抱持希望。

我或許有一點憤世嫉俗,但是我不認為我總是看到事情的黑暗面,很多問題存在於我們的社會已久,我們卻無法去改變,或許是因為沒有錢、沒有時間與觀念。我討厭台灣醜陋的建築風格,在綠油油的稻田中,矗立著一棟正正方方的所謂「別墅」,在我眼裡,只不過是一堆混凝土與磁磚,毫無美感可言,不過我家大樓外面也貼了磁磚,我家人剛整修了舊家門面,也弄了一堆令人不忍卒睹的白色方形磁磚。我恨昆蟲,特別是蟑螂,每次看到蟑螂,我就咒罵一遍:「我恨台灣這個爛地方!在英國連糖罐不封都不會有隻螞蟻,別說是蟑螂。」光是蟑螂多這一點,就足以讓我興起永遠離開台灣的念頭。路邊的攤子極度噁心,連餐廳裡的衛生都令人懷疑,但是我是這樣長大的,台灣的每一個人,哪一個不是這樣長大的?這就是我的家園。

在這篇文章裡,我不說我如何愛台灣,或許有人看了我上面的話,會覺得我根本不愛台灣之類的。我只想好好發洩一下,發洩我心中的悶氣,我不想看到台灣現在的樣子。「民以食為天」,或許這是我們沒有辦法進步的原因,有人會說:「現在景氣那麼差,吃飽飯都有問題了,誰有心思去思考民生問題以外的事?」可是我們真的那麼窮嗎?維持了基本的溫飽之後,大部分的人把錢用在哪裡?或許我現在一個人飽全家飽,所以沒有意識到現在在台灣,要維持一個家庭的開銷有多麼困難。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在《馬來人的困境》中提到,馬來人之所以輕易地被華人搶走了生存的空間,是因為華人在幾千年的歷史裡,遭遇了無數的天災人禍,翻開中國歷史,不是水災,就是旱災,要不就是昏君、內憂與外患。在這塊土地上要求生存,要有更強悍的競爭力,才能不被淘汰。反之,在馬來西亞,原住民馬來人光靠河流附近的肥沃三角洲就可以輕鬆悠閒地過活,所以馬來人的競爭力弱。這似乎有點「社會進化論」的調調,也就是「適者生存」的那一套。先不論這個論點是否有可信度,倒是啟發了我另一個想法:台灣人是很辛苦地活著的,動不動就是颱風、地震、水災,每年創造了多少無辜的災民,花了政府多少經費去救災?我有時候會想,歐洲會進步,是因為他們的氣候宜人、地形平坦、沒有颱風,沒有地震,一切民生與工商業的進行,沒有受到一而再再而三的擾亂與中斷,這應該會是一個原因吧?

不過,我想台灣的問題不在此,有很多事情與經濟無關,好吧,或許有關,終日的汲汲營營,讓我們無法獲得除了「努力賺錢」以外的觀念。當先進國家的人一到時間就下班,加班費也不能要他超時工作時,台灣人在抱怨老闆不讓他多加班多領一點加班費。當歐洲人花費大筆的金錢在旅遊時,台灣人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消耗台幣一萬多元的國民旅遊卡。台灣觀光年做的努力,不能說是沒有,可是問題出在「觀念」。觀光不是只要在觀光景點作告示牌,然後把全台灣的景點都做得一樣,一樣的木頭棧道、一樣的拼磚道路、一樣的裝置藝術、一樣的紀念品店,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買到台中太陽餅、花蓮麻糬、澎湖黑糖糕與星砂。今天我到淡水,我是要感受老街的歲月痕跡,不是嶄新的、統一的店面與統一的阿婆鐵蛋跟魚酥。山上有山上的特色,海邊有海邊的特色,城市有城市的特色,小鎮有小鎮的特色,我不要走到哪裡,都看到一樣的景象,這樣子要怎麼拼觀光?你不會期待去東京跟去京都一樣吧?也不會期待去倫敦跟去湖區都一樣吧?如果我們的觀光局以為只要用人為的建設,把一個風景區弄得「漂漂亮亮」,就可以拼觀光,那也真是太天真了。

經濟的成長其實是快速的,比起觀念的進步來說。在這常常令我失望的環境裡,有時候我心裡充滿感動與激動,就因為我看到狗的主人帶著鏟子跟塑膠袋跟在狗兒後面撿大便,就因為有人為了一棵枯萎的樹而著急,就因為我看到我的母親也開始學著做資源回收、垃圾分類。我多少次認真地希望,說不定我出國唸書幾年,回來一看,會發現台灣煥然一新,會發現台灣人開始注意到除了填飽肚子以外的事情,這總比我天天待在台灣,天天著急什麼時候台灣人要改變,來得感覺好一點。不過不管怎麼樣,我還是對台灣抱持希望,台灣人,要加油!

Friday, 9 September 2005

回台大

請了假到臺大醫院公館院區看病,早到了。我徒步到大學口看漫畫—好個重溫大學時光的方法!經過台大地下道(現在是否該叫它台電地下道?),早晨九點的陽光似乎仍未能讓地下道甦醒,裡面空無一人,連播放台大地下校歌「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老伯都未上工。我一派悠閒地晃過重新整修成希臘風格的地下道,這才有心思去注意牆壁上都寫些什麼。

靠近台大這一頭,有台灣大學的介紹,間雜著些照片,有些陌生,有些熟悉。

何時傅園裡的希臘式神殿前有過音樂演奏?我一點概念也沒有。事實上,大學四年來,雖然在傅園對面的洞洞館度過,我卻從來沒有進過傅園,可能是那個「大一翹課去傅園玩會被二一」的魔咒一直縈繞心頭吧!

那些坐在草地上讀書的照片似乎是我們父母那一代最愛的拍照模式,翻開每一位學術成果斐然的學者的自傳或回憶錄,肯定有這樣一張氣質得不得了的相片;相較之下,我們卻只會在總圖前的草地,做些金剛合體的動作,我不禁感嘆,這年,頭都變啦:P

談起唸書,那張台大超豪華總圖自習區的照片,倒是頗能勾起我的回憶。那厚實的木製桌椅與綠色燈罩其實很有國外老圖書館的味道,我就曾在看電影Se7en時,對Morgan Freeman身處昏暗燈光下,翻著成疊資料的畫面,感到無比熟悉,原來台大總圖的設計竟是這麼國際化!雖然Morgan Freeman翻的是七原罪,我翻的是考古人類學導論或是文化人類學,不過我對七原罪倒是很熟悉,因為我總是身體力行。

照片裡,穿著全套籃球服的男生,展現了典型年輕學子的陽光氣息,雖然我從來不懂詳細的籃球規則,也從來都搞不清楚文院盃我們系上是輸給了什麼系,但是籃球場老是不寂寞,總是有著一群又一群年輕人在裡面揮灑著汗水。每每我經過人滿為患的籃球場,到了操場,望著小貓兩三隻的足球隊,心裡總是有些不平衡。比起無袖、及膝的籃球服,我更習慣顏色鮮豔的排汗足球衣,及黑白相間的足球鞋,還有身上老是黏著泥土與草屑的髒兮兮足球員。

離開台大地下道,走進台大校園,發現台大是有在進步的,總覺得每次回台大都有新的發現。許多角落都營造得像個大學,那些木頭桌椅上,坐著的,不管是埋首唸書的學生、吱吱喳喳的年輕人,還是兩小無猜的甜蜜小情侶,都構成了一個大學裡該有的景象。我還記得還沒有那些木頭桌椅的時候,我很喜歡到農產品中心,坐著喝杯玫瑰茶、吃塊蛋糕,感受校園裡難得的靜謐風情。也喜歡在麵包剛出爐的時候,去買胡蘿蔔土司,想像自己攝取了足夠的Vitamin A。現在則只要坐在隨處可見的、樹下的桌椅,就可以享受忙碌課業之餘的片刻好整以暇。

經過住了四年的女五舍,想起那些在夏夜裡翻來覆去,卻汗如雨下睡不著的日子,還有那些冬天早晨,不得不從溫暖被窩裡爬出來上課,不然會被瑋嬪老師罵的日子,這個我花了最多時間待著的小地方,卻令人意外地,在我的回憶裡只佔著一個狹小的角落。那些稍縱即逝的片段,就只有我在電腦前打逼、趕報告還有上網做些有的沒有的事;還有期中考前焦頭爛額的時候,還有人跑來求救:「網管~~可不可以幫我重灌~~我明天要期中考啊~~」;最後,其實也是我最懷念的,是那些一起住過的室友們,有高瘦溫柔婉約的前任網管學姊;還有很認真唸書,最後從哲學轉到法律的學妹;非常虔誠的基督徒學妹,我們常常討論聖經;還有漂亮的心理系學妹,SARS期間她被隔離在宿舍,我們還輪流出去幫她買食物:) 一個人住久了,有時候總是覺得很寂寞,還是會懷念那段有人說:「你回來啦!」的甜蜜時光。

在該是人生成長最多的一段時光,我慶幸我回首,大學時光是充實的(不是課業啦),至少,回母校一趟,讓我湧出這麼多回憶,很有「大學沒有白過」的感覺。

Saturday, 23 July 2005

米果

一切故事,從Waterloo車站開始。我清晨到了倫敦,從Heathrow坐了地鐵到Waterloo,卻把陪我四年的幸運小牛玩偶掉在某處了。好心的米果到Waterloo車站接我,帶我坐公車,到那個可怕的Tate Modern後面的豪華Bankside House. 然後接下來的日子,我們在Bankside分享了我們的喜怒哀樂、點點滴滴。跟米果開始熟識起來應該是從去了英國才開始,套句米果的話,「有時你哭,有時我哭」,大概就是個這樣的情形,呵呵。然後我專心地做我的研究生兼修烹飪,米果則是研究生兼修品酒。從咖哩飯、三杯雞、燒酒雞到義大利麵、紅燒牛腩、親子丼,我沉醉在煮飯的快樂中;米果則可以吃冰冷的三明治過活,難得下廚煮燒酒雞(因為有酒才想做的嗎?),結果竟然弄得整個五樓都是米酒味,一堆老外過來關切,以為又要火災了。說到火災,在Bankside,fire alarm簡直是我們生活重要的一部份,每次響起,所有人就必須馬上從宿舍疏散,我本來還覺得蠻新奇的,不過有一次在我小心翼翼地敷上泥娃娃面膜之後響起來,我心疼地把黑色的面膜洗掉,才敢出去見人,但是這些我都還能忍受。直到有一次fire alarm在我洗頭洗到一半的時候響起來,我穿著運動褲拖鞋跟大衣跑出來,因為沒帶錢跟手機,導致我在外面吹了一個多小時的冷風(喔,這是一年來唯一一次真的火警,消防車來了四輛),從此以後,我聽到fire alarm就只有瀕臨抓狂的感覺。

我們就住在泰晤士河的旁邊,就是那一條每到假日就會擠滿觀光客的河岸。其實沒有遊客的時候,我很愛去河邊散步,雖然已經走過千百回,但是坐在那裡,看著London Eye、大笨鐘跟國會大廈還有聖彼得大教堂,真的很有感覺。我跟前男友老是在河岸手牽手散著步,有時候還會提著從超市買回來的一堆待煮食物。可是在這麼浪漫的地方,米果竟然被一堆殺千刀的臭青少年給搶了(米果好慘)。耶誕節的時候,我跟前男友走Tate Modern前面的千禧橋,去聖彼得大教堂望彌薩,氣氛真的很莊嚴,不過我不懂為什麼大家要聽牧師指令站站坐坐的,還要照著小冊子說一些看起來不像英文文法的鬼東西,最後我還第一次跟著大家排隊吃耶穌的身體跟血,除了中間不小心睡著之外,我表現得像個虔誠的基督徒。

好吧,寫了這麼多米果,那就來個米果專刊吧。米果在某方面來說,是個幸運兒,因為周圍老是會出現帥哥。我們班上也就那麼幾個帥氣的男生,結果竟然先後成為米果的tutorial partner,真是讓我羨慕得咬牙切齒。先是典型英國可愛小帥哥(所謂典型,大概就是像Beckham那樣的),臉上總是掛著迷人笑容的Matt,然後又是捲捲頭戴著個眼鏡的狂野又斯文的巴西人Marcello,說實在的,我還真沒看過南美洲人像Marcello一樣,一臉聰明樣的(應該都只是很會搖屁股不是嗎?)。然後米果住的五樓,有個帥氣的彈鋼琴義大利人跟她似乎蠻好的,喔喔喔,不過詳細情形我不清楚。還有啊…ㄜ,突然發現我太狗仔了,米果會恨我的,好吧,那後面那五、六個我就不說了啦,這樣應該是蠻夠義氣的吧,嘿嘿。

一年中,還發生了很多事。最後,我跟米果是在SAVOY吃下午茶餞行的,SAVOY的下午茶真不是蓋的,要躲開一堆日本人的Ritz,就到SAVOY吧!氣氛高雅,服務極佳,坐在那裡喝下午茶,是我在英國最美好的回憶之一了。前幾天看Notting Hill,最後他們在SAVOY開記者會,就觸動了我的回憶,還有寫這篇文章的動機。

又是一篇回憶文,這是怎麼回事呢?我記得愛回憶往事是老人才有的習慣啊。但是這回憶文,還是會繼續寫下去的,因為還有個Shanshan沒寫到,套句林志玲的話:「才不會忘記你呢~」,下次來寫個Shanshan特輯好了。

Rethinking Anthropology

這是一個從進入人類學領域後,一直問我自己的問題:人類學到底能做什麼?自從Malinowski走出戶外,拒絕當個armchair anthropologist,人類學者的路似乎就固定了,田野調查是我們的不可抗拒的宿命。

面對田野中所看到的一切,人類學家是否應該抱持著冷眼旁觀的態度?當這個世界往現代化大步邁進的時候,人類學家是否有立場大聲疾呼,希望所謂的「傳統」可以被保留下來?田野地的人們說:「你們人類學家只會來做研究,可是我們沒有工作,窮得沒有飯吃,你們又為我們做過了什麼?」傳統的狩獵活動被禁止,小米變成人們偶爾嚐鮮的點心,種個水蜜桃也要受到大盤商的剝削。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最大的受害者,是那些不得不被推著走的無辜山地人。

在主流價值觀的洪流中,有太多單一化的毒物迫害著每一個人。男生要三高,女生要身高減體重大於115,出門必提LV或Coach、Burberry;念哲學、中文、數學沒前途,醫學、電資、企管、法律才是正途;只會玩樂不會存錢就是廢物,只會存錢不會玩樂,就是沒有生活品味兼守財奴。每個人致力過著所謂「有品味」的生活,最後成為福特汽車生產線上,那些標準化、規格化的零件。而那些「瑕疵品」處於社會的邊緣,就在夾縫中求生存。

不求升遷加薪?拿了薪水就買酒喝?有空就一群人聚集起來喝酒烤肉?沒有為孩子存教育基金?沒有自己的房子跟車子?SO WHAT?你能過得比他們更快樂嗎?兢兢業業、汲汲營營地在都市叢林中奮戰過後,你的心靈比他們更充實嗎?或許,他們也過得不快樂,因為我們的社會不停地告訴他們,不讀書不發了狂地工作,你就無法生存。沒有大盤商來收購水蜜桃,哪來的銷售通路?不靠大盤商,你沒唸書沒接觸過電腦,有辦法上網宣傳自己的水蜜桃嗎?

可是在這之前,他們只要餓了去山裡打野豬打山羌,在自己家旁邊種菜種小米就可以過活,孩子長大了、會走路了,就讓他去照顧家畜,讓他在部落裡到處跑,到處玩。現在呢?要成立國家公園,要保育(天知道盜獵濫砍的都是什麼人?)活生生地就把人家的家園劃成你國家的土地,那你要人家吃什麼?輔導就業?你告訴我,做生意,有誰做得過中國人?你帶來了一套遊戲規則,強行進到我家,要我遵守你的遊戲規則,可是問題是遊戲規則對我不利啊。

或許我們不應該擔心太多,人類學領域中有關於globalisation和localisation的議題看多了,似乎不管在什麼地方,Life will always find its way.人類學家的功能就是「觀察」,看這些人被丟到一個不熟悉的環境裡,要怎樣發展出他們自己的一套適應方法。實際上是這樣嗎?當然,對於適應與否的認定因人而異,但是人類學的寫作觀點,是不是可以不要那麼自圓其說?是不是不要那麼功能論地想要告訴大家,文化是萬能的,它解決了一切問題?當然功能學派早在百年以前就已經遭到批評,但是這樣的文飾風氣卻仍然充斥在我們的研究內容裡,你有沒有辦法容許你的論文裡有一個缺口?有沒有辦法承認這一切不是圓滿的?有沒有勇氣開口說:「是的,我無法為這個現象提出解釋。」

就連詮釋學大師Geertz都得為Bali島找出一個鬥雞,來作為整個Bali文化的代表,我們似乎沒有立場無視於所謂的「立論完整」魔咒,人類學家寫出來的東西,必須要環環相扣,可能你每天早上起來都先張開左邊眼睛,其實是因為這樣符合了你文化中所要求的圓滿、融合與平衡。

或許人類學者的宿命就是要為「現象」提出一個解釋,大家睜著眼睛等著看你如何圓滿地解釋看似不合邏輯的事件。對於田野地的人所遭遇的問題,他們失業、沒有良好的醫療與教育環境,並不是人類學家的工作,或許這是社會工作者「應該做的事」。好吧,或許我們可以不帶感情的說:「他們所遭遇的困境,是因為他們認為賺錢不是那麼重要,把握當下時光才是重點。」就這樣嗎?是啊,我們描述了現象,我們解釋了現象,然後呢?或許我們應該有一點人格分裂,在寫論文的時候,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寫出一篇漂亮圓滿的文章;剩下的時間,我們應該用來想想,「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Tuesday, 14 June 2005

讀王文興,憶王文興

一本「家變」借了一個多月,總算讀完了。雖然是自己的懶散作祟,我還是很想心虛地說:「王文興說理想的閱讀速度,應該是一天一千字。」雖說我有個中文系畢業的媽媽,但是我個人倒是沒什麼文學素養,因此當初我對於我有個大一英文老師叫做王文興,是一點感覺也沒有的。直到我身邊每一個人都說:「他是『家變』的作者啊。」我才赫然發覺,我的確是腹中無半點墨水了。

雖說我的英文老師是個有名的作家,但是我剛開始對他的印象,只是一個精神年齡大於外在年齡的小老頭,他看起來只是個四十開外的中年男子,但是他講話的速度,以及他對某些事情的龜毛程度,讓我不禁懷疑他有個裝錯了殼子的靈魂。每次他步入我們那偌大的階梯教室(但是沒幾個學生),第一件事,是裝好他自己帶來的音箱跟麥克風,然後安靜地,等待著所有的學生都到齊,然後在大一學生的聒噪話語中,說一句:「好,我們開始上課。」接著,學生們會迅速地安靜下來,因為我們知道,老師是個非常有自己原則,而且不怒而威的怪老頭。

王文興提倡「精讀」,以致於我們一個學期的英文課,只讀了兩篇極簡短的小說,影印的幾頁文章,全被我的原子筆寫滿了老師的解析。上課的時候,老師要我們一個一個念出句子來,然後翻譯成中文,而且他極度注重翻譯的三要點「信、達、雅」,以致於我們的課程一直是以龜速在進行著。他對於一個字、一個詞的堅持,讓我有時感覺不耐,但是卻又不得不佩服他運用文字的能力。他曾經說過他在「家變」再版的時候,重看他二十年前的小說內容,卻一個字都沒有辦法更改,頗有「春風又綠江南岸」的調調。

讀了王文興的「家變」以及「十五篇小說」,我十分贊同某位為「家變」寫書評的先生(忘了是誰了),他說:「讀家變,應該是讀者去習慣王文興。」的確,感覺上,王文興寫出來的東西,很像是愛迪生發明電燈,今天用破布,明天用木材,總之,他就是想窮究文字的用途。這樣的情況,在「十五篇小說」,他早期的小說創作的集結,更為明顯。每一篇的風格都不太一樣,甚至有一篇,所有的「的」,全部用「底」代替,看得我頭昏眼花。因為王文興對文字的用途十分講究,所以我也曾經很努力地,慢慢地分析一個句子裡的每一個字,為什麼要這樣用,然而,卻只是徒勞。我總是很想問:「老師,為什麼這裡,你要這樣用?」真的很想。

另外,王文興的小說,故事性並不強。基本上他的小說是無法改編成電影的那種,因為沒有什麼起承轉合與高潮迭起。我認為,他很喜歡敘述一件事情、一個狀態。「家變」敘述的是一個家庭內部關係的轉變,但是沒有任何因果關係,就像白雪公主的故事,只講到白雪公主到森林裡去,就結束了,沒有毒蘋果,也沒有白馬王子,更沒有什麼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如果是王文興來寫白雪公主,我猜他會把白雪公主從皇宮裡出發到森林裡的過程,很詳細地寫出來,包括白雪公主的某一刻的心理感受,或是白雪公主在路上遇見的一隻兔子長什麼樣子。

儘管如此,我發現我是個「去習慣王文興」的讀者,我極度佩服他描述一件事情或一個狀態的功力。他讓我們念的英文小說也是這樣的,巨細靡遺地描述一位捕蛇人如何抓蛇,如何使用捕蛇叉,如何把盤起來的蛇一把塞進袋子裡。當我念王文興的小說,他描述一場颱風,我就好像身歷其境;他描述一個人心裡的感覺,我會想:「天!他怎麼可以把我的感覺講得那麼具體?」。他挖掘了很多人類心底的隱藏情緒,像是貪婪、羞愧、憤怒與無奈,他描述,但是他從不做任何評斷。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他的小說,沒有因果,只有敘述。一個三輪車伕怎樣誆騙客人多給點錢,怎樣毆打一個計程車司機,都不影響他在一天工作過後,回到家與他的妻子共同渡過一個溫暖的颱風夜。因此,王文興的東西,應該說像電影又不像電影,因為他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結構,但是他描述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那麼真實而歷歷在目。

「家變」的內容敘述一個家庭,有一天,年邁的父親突然離家出走、杳無音訊,家中剩下在大學任教的兒子范曄與母親。整本小說的內容,就是范曄的記憶倒帶,從他有意識起,一直到他長大的大大小小的記憶。記憶是瑣碎的,但是讀者跟著范曄,慢慢地成長,參與他的心理轉變過程,認同他的人格特質也好,不認同也罷,這個人就是這樣長大了,然後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父親出走),小說最後好像也沒個結局,看完「家變」的最後一頁,我有點愕然,(不過沒有我看魔戒一的結尾那樣訝異),「啊?沒啦?」但是仔細想想,這不就是人生嗎?我們一生中,有多少問題,看來好像很嚴重,可是最後還不是就這樣不了了之,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忘了有這麼一回事去了。

我認真地上完了王文興老師的英文課,那堂課我受益良多,而沒想到,在兩年後,才初次讀王文興的大作,也才發現,我想從他身上學到的,還有很多很多哪。

Saturday, 11 June 2005

memorising

義大利文老師說ho fame是「我餓了」,直譯成英文是”I have hungry”,我想起,你總是說:”Polly, do you have hungry?” 你的不合文法的英文,到了義大利文裡,倒是變得容易理解起來了。台灣的便利商店已經有了Baci, 當初遠渡重洋來的情人節禮物,現在竟然在7-Eleven就可以買得到。義文課正好上到食物、點菜,我滿腦子的prosciutto已經無法克制,我想要你飛到台灣來,為我帶來一年份的prosciutto. 台灣的香菇很好吃,但是我也想念義大利那種很神奇的,內含野生funghi跟mozzarella的panini.老師說義大利人早上喝咖啡是很快速的,進到咖啡店也不坐下來,就等espresso一來,「咻~」喝完就走。我想起我們去Cambridge的那個早上,你也是點完咖啡,就站在櫃檯等待。

我用我的方式紀念你,沒有任何奢望。在義文課上,偶爾我會突然笑了,那是因為我想起你。那你呢?在什麼樣的情況會想起我?是不是當你泡著我們在台灣買的茉莉綠茶?還是當你吃著那個奇怪的我寄過去的人蔘片?你要提出證據啊,不然你老是說你很想念我,我要怎麼相信你呢。但願你每天喝你的espresso的時候都會想起我,因為你記得嗎?為了你那個該死的mocha pot,竟然把我朋友借我的電磁爐燒壞了!

好了,你啊,要過得好一點,要愛你的新生活,你的新的一切,你選擇了這條路,你就要好好地經營他。要好好照顧你爸媽,不要再有開刀開錯的烏龍發生了。還有你們家的兔子們,少吃一點啦,他們那麼可愛(但是如果有殺來吃的話,我很樂意接收兔皮)。嗯,我知道我很好,你不用再重複了。從頭到尾我都是這樣,一直沒有變過的,不過這年頭啊,當個好人好像不怎麼好哩。

Wednesday, 8 June 2005

"La Dolce Vita?"

昨天的義文課,老師、Irene與我談起義大利電影「敲開我心門」。訝異的是,只有我覺得那是部沉重的片子,老師說非常dolce(甜蜜),Irene說很溫馨。劇情內容是一個男人帶著他自出生後就沒有見面的兒子去德國看醫生,他的兒子生了什麼病我也不曉得,只是他走路必須拄柺杖,一隻手是畸形的,智能也有點不足。這個男人從感到無措、羞愧,一直到接納這個殘缺的孩子。其實進了戲院,我才知道是這樣的片子,而當我大約猜到是什麼樣的劇情的時候,我的心情就沉了下來。

不可否認,劇情的走向是為了讓人感動的。為什麼我會覺得難過呢?我想是因為我對身心障礙的人,抱持著一種複雜的情緒。說是同情呢,卻又不像是,似乎是一種「為什麼要活的這麼辛苦?」的想法吧。我不敢看也不想看他們,每次看電影或電視,碰到這樣的議題,我心裡就很難過。當然也看過很多媽媽因為智能不足或是有自閉症的孩子,有一點小小的進步而喜極而泣的溫馨故事。但是我想到的是,如果我生了一個這樣的小孩,我該怎麼辦?我能接受嗎?我有耐心跟愛心嗎?我不認為我有,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可能是沒有同情心的,但是那又是我的小孩,我能怎麼辦?

片中有一位媽媽,照顧自己的女兒已經幾十年,接下來的幾十年還是要這樣過。人生應該這樣過嗎?所以當那位媽媽私底下說,曾經,她看著女兒,想著:「為什麼妳不乾脆死了算了?」我受到很大的震撼,要讓一個媽媽這樣想,她到底承受了多大的苦痛?我可以稍稍理解那位媽媽的想法,因為如果是我,我真的會這樣想吧。

每次在路上看到那種身體殘缺,全身髒兮兮趴在地上乞討的人,我連一眼都不敢多看,因為我不知道我能做什麼,給他錢嗎?可是我給他錢,他還是這麼慘,他明天還是會趴在地上磕頭,向每一個人乞討一點點的金錢。我不能接受有這樣的人生,我覺得他們很可憐,可是我也覺得很可悲,我總是有一股衝動,想大叫:「你們的尊嚴呢?」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尊嚴,或是他們生來就沒有被賦予尊嚴?

如果我的孩子,生來就沒有擁有尊嚴的權利,我該怎麼辦?這是我在看電影時,不停思考的問題,也是我每次碰到這種事情,總是在沉重心情裡轉不出來的原因。如果我能選擇,我會寧願去死,也不要活的沒有尊嚴。植物人?殺了我會比較好。可是如果是自己的親人呢?變成了植物人,沒有思考,不會說話,他還是你認識的那個人嗎?我和他還擁有共同的回憶嗎?

不知道我到底是太過樂觀還是太過悲觀?太過樂觀以為世界上每一件事都應該至少有一點光明面,發現世界上真的有很無奈的事情之後,又過於悲觀的認為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看電影,每個人看到的東西都不同(不過我發現,我的想法怎麼常常跟大家不一樣?),只是我昨天真的有點嚇到,怎麼好像是我怪胎咧,老師聽完我覺得心情沉重的理由之後,露出很奇怪的表情,然後跟我說她覺得電影超甜蜜的@_@,頓時有一種我被裝孝維的感覺,唉。

(網誌越寫越長,糟了,要簡短,要低調啊)

Wednesday, 1 June 2005

I love Peng Hu!

澎湖,是台灣西方一個美麗的群島。或者在更早,中國大陸的人們會說,台灣是澎湖群島裡最大的一個島。葡萄牙人說台灣是Formosa!西班牙人說澎湖是Pescadores,意為漁人之島。在這裡,不僅有天然潔淨的海,還有鬼斧神工的地質環境,更難得的,是一個早期漢人移民的豐富資料庫。

踏上澎湖的那一刻,強風如同工業用電風扇一般地迎面撲來,我以為這就是澎湖典型的強風,沒想到接下來的日子,我才知道什麼叫「風大」。(謎之聲:你還沒冬天來過,冬天的風大概是現在的兩三倍吧。)週遭的澎湖腔閩南語彷如異域,仙人掌、天人菊、銀合歡與林投構成了澎湖既荒涼又蓬勃的矛盾生機。澎湖的多樣化,表現在每一方面。山水的沙、望安的沙、七美的沙與赤馬的沙,粗細不一,卻一樣美麗。有的沙灘可以玩水,有的沙灘可以看夕陽,有的沙灘是綠蠵龜的家。柔柔的沙,清澈的海水,卻要配上堅硬而聳入雲霄的柱狀玄武岩,黑的與黃的,直的與斜的,到處都是,像是在插棋子,宣示著:「這是我的地盤。」於是,桶盤嶼是它的大本營,玄武岩像小吃店裡裝滿筷子的桶子一樣,一根根直立、整整齊齊的。七美的玄武岩呢?可能是翻倒的筷子桶吧?!西嶼的玄武岩則是隻大藍鯨,海蝕洞構成了藍鯨痴痴望向海洋的大眼睛。

每次聽到澎湖人說「到台灣去」、「你們台灣人」,老是有種異感,「怎麼有種你們是外國人的感覺啊?」不過,澎湖人啊,你們是幸福的,悠閒的生活沒有使你們怠惰了,你們是自外於紛擾台灣社會的海上民族,安居樂業,民風純樸而單純。四面環海的小島是會培育出這樣寬闊心性的嗎?「什麼?租車不用押證件?」「是啊,就這麼一個島,你要把車騎去哪裡啊?」你說生活在小島上無聊嗎?那就去種種花、撿撿海邊漂流物吧!不然澎湖哪來的那麼多花花草草,哪來的那麼乾淨的沙灘呢?餓了就跳到海裡去抓魚吧,搬開石頭就看到害羞的石斑魚。要不就開著偷渡小艇,帶著大大瓦數的燈泡到海上,把所有的小管都吸引過來。早餐就吃土魠魚羹,中午還是吃土魠魚羹,晚餐我還是想吃土魠魚羹。好吧,我有點中土魠魚的毒了,其實吃吃愛碎碎念(註)的澎湖絲瓜也是很好的:)

在澎湖,當海風帶來鹹鹹的味道,金黃或白色沙灘被藍藍海水與白白浪花覆蓋時,我只想唱一首歌(實際上在澎湖,我也只想得到這首歌,像跳針一樣地一直唱一直唱),那就是「外婆的澎湖灣」。

註:俚語,「澎湖絲瓜」──「十稜」,(閩南語「雜唸」,意指嘮叨。)

外婆的澎湖灣 作詞:葉佳修/ 作曲:葉佳修

晚風輕拂澎湖灣 白浪逐沙灘
沒有椰林綴斜陽 只是一片海藍藍
坐在門前的矮牆上 一遍遍懷想
也是黃昏的沙灘上 有著腳印兩對半

那是外婆柱著杖將我手輕輕挽
踩著薄暮 走向餘暉 暖暖的澎湖灣
一個腳印是笑語一串 消磨許多時光
直到夜色吞沒我倆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灣 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
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

陽光 沙灘 海浪 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

Tuesday, 24 May 2005

6 Unica


人應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嗎?可以不顧後果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嗎?我的內心深處其實是不想唸書的,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塊唸書的料。我只是一直告訴自己:「這就是你的路,你無法改變,既然無法改變,那你就只好去接受他。」至於為什麼無法改變,我其實無法說出一個很能說服人的理由,可以說是家庭的期望,也可以說是我個人從小的幻想(雖然長得越大,越覺得自己能力差)。就這樣,我的人生就建立在不確定因子之上,我想不想出國?我會不會出國?我只覺得自己被一股巨大的洪流推著走,很想很灑脫的說:「我就是不念了,我就是一個沒用的人類學碩士。我隨便找個糊口的工作做了就算,我安安份份的找個人嫁了生小孩可以吧?!」可是我不敢,我怕多年後,當我為世俗牽絆,手裡牽一個,懷裡抱一個的時候,想著:「這不是我的人生!我好想重來,好想腦子裡真的有一點東西,好想有一個『自己的田野地』。」

朋友打電話來告訴我,他想參加今年的全運會,代表嘉義縣出賽。但是他一年多前脊椎才受傷,動了刀在醫院裡躺了兩個月才能動,現在身體裡還有鋼釘。雖然現在已經漸漸開始練體能,每天跑步,週末踢球,但是究竟身體合不合作,還是一個未知數。我只告訴他,如果決定要參加,那就按部就班練體力,要是身體哪裡不對勁,就要趕快就醫,畢竟身體重要。掛了電話,同事不以為然,認為很多人都因為一時衝動而做了會讓自己日後後悔的事情,我朋友不應該拿自己的身體(尤其是脊椎)開玩笑的。她說得對,但是又有多少人做得到?足球隊裡,看多了腳受傷卻硬包上繃帶、護踝、護膝上場的;我在儀隊時,手腕腳踝扭了又好,好了又扭,兩年多來沒有真正好過。為的是什麼?可能有種種看似不可抗拒的理由,實際上還不是拿自己身體做賭注?

記得第一次看他踢球,就彷彿在他身上看到光芒,國外的球賽並不是沒有看過,只是日常生活中,我還是第一次這樣被一位球員的球技吸引了目光。他在中場的調度,他的精準傳球,他在門前的小吊球刁鑽地從守門員的手套旁,擦過門柱而進球,讓我們不禁為當時還不認識的他喝采。後來認識他,看著他升上大三大四,在球隊發了狠地帶學弟,看他畢業,看著他工作上遭遇不如意、家裡靠他當支柱、脊椎開刀不能踢球。所以當他說:「那是我唯一有興趣的事了。」我也不多說,就支持他去參加全運會。我知道阻止不了他,他也很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我能做的,也只是幫他加油,幫他祈禱身體聽話點而已。如果他需要的是鼓勵,那我會告訴他,我是他的一號球迷(事實上也是)。

我們常常會做些自己也知道不怎麼安全的事,或許人真的是極不理性的動物。但是對我這個屬於極度浪漫派的人來說,似乎這才是生為人的可貴之處,總覺得要一路跌跌撞撞,碰得頭破血流,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在失敗之後嚐到更為甜美的成功滋味。

後記:身為一個球迷,我多麼希望哪一天有一個人,跟Totti一樣,進了球,慶祝的時候把上衣脫掉,裡面那件衣服上顯眼地寫著 ”6 UNICA” (Sei Unica,義大利文,與「你是唯一 (Sei unica)」同音)。不過現在聽說進球不能脫衣服了?!

Tuesday, 17 May 2005

The English temperament


去英國唸書前,我看了”The Quiet American”,然而,此次重看這部電影,卻另有一番滋味。那是一連串的巧合,讓我把這部電影的主人翁Mr. Fowler與LSE人類學系的Pro. Fuller連結了起來(連名字念起來都好像啊)。看著Fowler說話的語調、態度,我不禁懷疑所謂的「英國老頭」都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Pro. Fuller是我們core course的老師,老實說,剛開始上他的課讓我膽戰心驚了好一陣子,因為他說話的方式呢,說好聽一點是直接,說難聽一點是苛刻。我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是所謂的英式幽默,他們抱怨每一件事情,但也很喜歡挖苦自己,我猜想英國人八成是一個沉溺於苦中作樂的民族。他們總是用冷然的語氣述說種種可怕的現象,彷彿他們對這糟糕的世界已經習以為常,而且他們進一步地以生活在惡劣環境為樂。因此,Pro. Fuller會在讓學者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的research seminar上,直截了當地問:”So, what the hell are you trying to say?” 或是在課堂上說:”Parents force their bloody children to use fork.” 要不就是很獨斷地說:”There is no bloody need to talk about gender, there are only men and women.” 雖然他講話直接到讓人內傷,但是因為他總是一針見血,一眼就看出到底哪裡出問題,所以我後來覺得Fuller其實是個很精明但是也可愛的英國老紳士,而去research seminar聽他講出什麼尖銳的話,也變成我們的共同嗜好。

“The Quiet American”裡,Fowler對Pyle說:”Liberty is a very western word, how do you define it for the Vietnamese?” Pyle回答:”I give people the freedom to choose.” Fowler:”Okay, you give them freedom to choose, they vote and they elect Ho Chi Minh!” 此刻,我似乎在Fowler身上看到Fuller的影子,而且我猜他心裡一定想著:「看吧,這世界就是這樣,完全沒有道理可言,我們能怎麼辦呢?美國佬在那邊剃頭擔子一頭熱實在是沒意義啊。」

接著,Fowler收到一封來自倫敦的電報,要他回倫敦去,他看著電報,說了一聲:”Christ.” 他的秘書說:”I thought you like London, Sir.” Fowler回答:”I do, but I like it just where it is, I don’t want to bloody go there.” 看到這裡,我實在忍不住就笑了出來,沒想到bloody這個字,不是Fuller的專利,而且從Fowler嘴裡講出來,就是很Fuller,就是很有英國人那種尖酸的美感。

這樣的風格,與我最近看的書”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本書也是出國前看過的,不過看的是中文版,這次重看英文版,發現原文更有英國知識份子的那種彆扭又促狹的幽默感,多處讓人看了捧腹大笑。作者Nigel Barley是牛津大學畢業的人類學家,他在喀麥隆出田野的經驗只能用悲慘二字形容,但是當他用帶著一絲無奈與自嘲的語氣述說著自己的慘事,例如因為牙痛去看牙醫,結果莫名其妙被不明人士拔掉完全沒事的門牙,後來假牙還得靠樹脂加上吹風機的熱風才黏得起來,可是還是常常會在講話的時候把假牙噴出來等等之類的荒謬事蹟,我總是一邊狂笑,一邊為了自己的沒有同情心而感到羞愧。

最後,附上一張在倫敦買的明信片,我跟同學姍姍看到這張明信片的時候,簡直是拍案叫絕,因為這真的是典型的英國人性格呢。

Saturday, 14 May 2005

活著

電影「活著」,描述的是最貼近我們的小人物生活,電影裡的主角在大時代的變動中,就是這樣努力地活著。看完之後,讓人不禁感嘆,這部電影的名字下得好:「活著」是那麼自然,卻又是那麼艱難。沒有炫爛的人生,也沒有不平凡的經歷與大風大浪,他們就像社會裡沒沒無聞的一分子,就像我們大部分的人一樣,只是認真地、拚命地活著。就是這樣的平凡,感動了我,因為那是小人物的共鳴,也是最平實的寫照。

最近,生命中無奈的一面像洪水猛獸,不停地向我展現它的不可抵抗。學姊的父親被診斷出是血癌,只剩下半年到一年的時光,但距離他感覺身體不舒服,也不過一個月的時間,不到半年前的身體檢查,一點異狀也沒有檢查出來。朋友的同事因為冠狀動脈剝離,現在已經無法行動,也沒有思考能力,躺在病床上,用空洞的眼睛看著昔日熟悉的臉龐,他才五十幾歲。同事的弟弟昨天被發現自焚而死,遺書裡寫的是「五十萬的卡費還不出來」。

有人努力地活著,可是上天要帶走他的生命;有人有無限希望與美好人生,卻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有時候生命的無常不可理解到一種荒謬的地步,一個開朗活潑的年輕男孩,就在睡夢中死去,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好像只是有人偷偷把插頭拔掉一樣,他的家人朋友會不會以為這是一齣黑色喜劇?

或許我的人生太過順遂,我過得太幸福,太不知人間疾苦,對於這樣的事情,我沒有抗體,所以每次都讓我陷入苦思: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如果生命的結束是這樣的不可預期,我也只能希望,我們都很認真地活著。

Saturday, 30 April 2005

The quiet American

The Quiet American故事背景發生在越戰之前,越南境內法軍與越共打得不可開交之時。英國記者Fowler在西貢有一個美麗的越南情婦「鳳」,兩人的關係在美國人Pyle出現後,產生變化。英國人與美國人爭奪一個越南女人,看似是這部電影的一個重要主題,然而從明顯的斧鑿痕跡,我看到就連這樣普通的情愛糾葛劇碼,都在影射美國人如何在越南策動一連串的事變,直至美國加入越戰為止。一個沉靜、看似無害的美國人,跟著醫療隊來到越南,要為預防與治療砂眼貢獻一己之力,劇情發展到最後,他竟是CIA的頭子,暗中資助越南第三勢力。「拯救一個國家,就像拯救一個女人一樣。」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把越南女子鳳擺在兩個男人之間,她對自己的感情不敢確定,只能被動地跟著能給她承諾的男人。Pyle義薄雲天,他要把鳳帶離Fowler這個在倫敦有妻子無法離婚的老記者,他年輕有為,他給鳳無限憧憬,要帶她回美國結婚,就在他的父母面前。而越南,不甘為法國人所殖民,又不堪越共蹂虐,這樣的情景激起美國人氾濫的同情心與正義感之易,就像螞蟻嗅到糖蜜一樣。正義的化身最終拯救了一個女人,也拯救了一個國家嗎?看看每一次美國插手外國事務的結果,答案似乎已經呼之欲出。今天才看到的一句話,說的是熱切想改造黑暗大陸的歐洲人。”For every problem they solved they created two more. I rather felt that it was people who claimed to be the sole possessors of the truth who should be ill at ease for the disruption they caused in other’s live.” 或許,人還是做個無害的白痴比較好。

Sunday, 13 March 2005

Frankly speaking

我親愛的同事說上一篇文章看不懂,我想那是典型的晦澀文字,寫來給作者看的,想必讀者無法了解我到底想說什麼:P 有時候對於這種喃喃自語會呈現一種厭惡的感覺,為什麼話就是不能好好講呢?但是有時候實在不是那麼容易把感覺很白話地說出來,就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類的詞語,用「你的眼睛好美,美到我想在你眼睛裡游泳」來代替,得到的反應,或許就只能像電影「扥斯卡尼艷陽下」裡,女主角聞言失笑的樣子了。雖然詩經已經是很白話的可愛經典了,可是對於裡面那種只有內行人才知道的深層隱喻,我倒是挺著迷的。

Saturday, 5 March 2005

Let go

午休時間,帶著一杯茶坐在樓梯間,沒有風,窗外的新枝嫩葉似乎也靜靜地思考著。我突然感覺或許我不應該為放不下而感到驕傲,或許我只是在體現一種悲劇式的封閉行為,或許在小說裡,這可能會帶給讀者一抹淡淡的哀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也只不過是個看不清事實的傻蛋,這個世界不會像小說一樣美麗。就像人類學家從田野回來之後,所有的不幸痛苦全都成為過往雲煙,沉澱結晶的都是那些不真實的美好異文化經驗,我似乎也在往這樣的路子上走去,我躲在自己的殼裡,回憶著數倍於事實的甜美滋味,不想看也不想聽在我前方,還會有什麼樣的可能性。夢,總是要醒的,這一次不要半年為期,因為時間不具任何意義;也不為熱情邀約動心,因為人只不過是自己慾望的的犧牲品。這場遊戲,我理性地開始,理性地經營,最後也要理性地感謝一切,畫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