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my life
明天是英國的母親節,現在想起我媽卻有種複雜的感覺。還好不是台灣的母親節,不然我會因為不知道該不該打電話回家而感到為難。我的爸媽算是很好的父母了,我要念書就全力支持我,再苦也要供我念完博士班。或許是因為如此,我總是希望能夠滿足他們的期望,我知道拿到博士學位會讓他們感到驕傲,如果以後可以在大學任教就更好了,我想他們會為此高興。我知道這是我的人生,可是我就是不由自主地想要實現爸媽對我的期望,對於一個近三十歲還要靠家裡資助才能完成學業的女兒,學位已經不是一個人的事了。畢業後找甚麼樣的工作才能不負博士學位的頭銜,才能不覺得大材小用、不覺得浪費了這些年的投資,都是我心中無止盡的憂慮。有時候我懶性大起,幻想著找份可以糊口、規律安定的工作過一生,可是一想起自己正在念博士班,就知道已經騎虎難下。 我的求學過程一直十分順遂,就算我打混得嚴重,我還是擠進了北一女、台大、LSE跟SOAS,在中研院雖然只是個小小的沒有前途的研究助理,放在CV裡也還可以唬人,因此父母對我有信心、有期望是正常的。雖然念博士班是我自己的決定,因為我有著從事自己研究的憧憬,但是其實多多少少,我也希望能夠使父母為我感到驕傲。近年來,我媽醉心佛法,常常吐露出人生無常、無須強求的態度,但是我卻仍能清楚地感覺到她仍然放不下世俗的價值觀。雖然她說她對我沒有甚麼太大期望,頂多就是拿到博士學位、找份可以接受的工作、結婚即可,但是何謂「可以接受的工作」?結婚對象應該要如何?我猜她心目中最完美的圖像,應該是我找份教職或研究工作,認識個有「社會地位」的男人(至少大學畢業、研究所為佳、有專業與經濟能力),然後結婚生小孩。 婚姻市場上,男男女女是這樣被秤斤論兩的,是嗎?學歷、家庭背景、社會地位都要能夠匹配,才能談感情。所以有僅限三師加入的婚友社,所有客觀條件都已經經過審核,才能避免門不當戶不對的窘狀。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 她從來沒有對我的男朋友滿意過,從來沒有。有時候我想,或許我就等著她為我安排相親吧,至少男方已經先合了她的意。總是馬後砲,總是在背後議論。總是在分手後,才好似有先見之明地告訴我,她早就不看好。嫌人家長得不好看、頭開始禿了、嫌人不夠高、學歷不好、家庭背景不佳,可能有家族遺傳疾病。對哥哥的女朋友也都一樣,總是有毛病可以挑。她總是說外公對爸爸十分滿意,給他打了99分,因為爸爸學歷好、一表人材、身材高挑、有家族企業,只因為戴眼鏡所以扣一分。難道這些外在條件就保證了她的婚姻幸福美滿嗎?她自己清楚。當同事朋友間比較誰的孩子嫁得好時,有沒有人在乎表象之下,兩人相處的情況?我知道婚姻牽涉太多層面,但是難道愛情不是婚姻的基石,幸福生活不是婚姻所追求的目標?說我太天真吧,我仍然相信愛情。 當妳披頭問我:「他做什麼的?」「他什麼學歷?」「他多高?」當妳擠出一句:「這樣可以匹配嗎?」請妳想想,為什麼這些年來,我從不提及自己的感情生活。